周报

半燃
其二十
或许我们总是笨笨的

2024.03.11
我智商好低呀

索引

八小时游戏制

竟然这么快就到了第二十期了,我都没想到我能坚持这么久,虽然过程中有的时候还是在水字数,不过我坚持每一周都要更新。我知道一旦抛下我就很难再拾起来了。

忘记了,我要说什么。有什么可以总结的呢?第二周了,我想生活应该进入正轨,是时候做些创造性的东西了。不过一周下来,似乎仍然是什么都没有做——大部分时间都去玩游戏了。我两天玩了 16 小时,折合下来竟然满足了 八小时游戏制 ,令我很是欣慰。玩游戏的时间是不算浪费的,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的。不玩就不是生活。不过我还是决定打通之后开始做些事情,总是玩游戏也很单调。

我在纠结这游戏要不要写到生活里,不过才打了一半的还是先不写好了。下周或许能写出来吧,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游戏呢。

生活

看了 工重人物 的金属演出。虽然最后还是只听了两个队,不过真的很好。本来想着中途出来喝会酒然后再回去听最后一场的,结果找了好多酒吧都是人满为患。朋友说回学校里喝,不过我还是悻悻地离去了,站了很久有点累了,而且我还有点作业要写😭

一张绯色地平线乐队的现场演出的照片

摘录

他写道「在撰写了 22000 多个回答后,我将陆续退出 Quora。我受够了网络暴民、纳粹分子、文盲、恐同和种族主义者,我受够了那些觉得发送骚扰和仇恨言论是没问题的人。我受够了为上面这些人每天去审核我回答下的评论区。Quora 没有做好他们该做的,他们把这些问题留给机器人, 完全无辜的评论甚至答案在被机器人删除,而种族主义者、网络暴民的答案则被保留 。机器人就是问题本身,现在机器人也在回答问题了。那我就该走了……我已经尽我所能提供帮助了,这里不再有趣了。」

「美版知乎」沦为互联网垃圾桶,锅能甩给 ChatGPT 吗?

网页

有史以来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,是一位诗人

这篇文章介绍了诗人、化学家汉弗莱·戴维的生平。说他出现在高中的化学书上,我早就已经忘记了;但他命名氯气的功绩却是我不能忘却的。

「戴维笔记本项目」发现,在戴维的手稿中,诗句和实验结果总是混在一起,关于风景、人物的素描或涂鸦也总是和购买烛台等事务性的记录混在一起。

多有趣的人呀。

入行 14 年,我还是觉得编程很难

这篇文章介绍了作者编程多年来的感触。文中写了以下八条:

  • 写代码很简单,但写好代码很难
  • 编程的精髓是「创造」
  • 打造高效试错的环境至关重要
  • 避开代码完美主义陷阱
  • 技术很重要,但「人」也许更重要
  • 求知若渴是好事,但也要注意方法
  • 越早开始写单元测试越好
  • 程序员最大的敌人是什么?(文中的答案是复杂度, 这是我加的注

我确实学到了一些。 虽然我从没把自己当作程序员过。

100万级安装量的开源作品,一年有多少打赏收入?

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做开源项目的感想。作者的浏览器脚本有一百万安装量,Github 有两千多的 star,然而一年收获的打赏仅仅只有 330 元。很多闭源商业项目一个月赚的都比这多。

我知道开源不好做。但是我真不知道开源这么不好做。唉,希望开源作者们都能有更好的待遇吧。

创作

……

听——

我终于给我容量已满的 Walkman 买了一张 512G 的储存卡。

一张我的Walkman音乐播放器的照片

这是三年前买的机器,可以说我的高三基本就是听着这里的歌度过的。可能是因为无损音乐下的太多,原先买的 128G 储存卡大概在去年就满了,我也就一直没有同步新的曲目。

虽说下了很多无损音乐,但我其实对 HiFi 并没有多大的兴趣。我的设备仅仅是入了个门,我既没有继续深入的资金,也没有升级的动力了。音质对我迟钝的耳朵来说可能有边际效应,继续升级变化不会太大,而目前的动态其实已经超出我的鉴赏能力了——我听得见不同的乐器,但我的水平还不足以细细品味每一轨的演奏。说到底还是听个响,设备再好我也不能像扒谱那样全部听出来。我下的无损音乐其实更像是一种收藏:只有特别喜欢的专辑我才会花时间去找一个高音质的版本,听感上有什么差别不重要,播放界面上的特殊标记可能还重要一点。

于是我换上了新买的卡,迁移了以前的音乐,顺便折腾了点别的东西。我下了个 Termux,然后配置了一下脚本。我几年前也试过,但是没有成功;而我现在竟然连终端都会用了,不得不说 确实 有在成长。

高中的室友和我说,mp3 也就高中用用,毕业之后用手机就好了。很有道理,但是为什么我还在用?

我其实也不知道,可能是因为一个独立的设备给我的感觉会更好一些,没有电量焦虑之类的烦恼,而且功能也更纯粹一些。但这总是有些牵强,或许还是因为我舍不得当初购买时的沉没成本,或许还是因为我舍不得这个老伙计。总之,我想,这台 Walkman 应该能成为我的音乐终端,大概再用上许多年。

古代机器

我上周预约了借书,但一直没有去取。周三的时候突然想起,一看竟然已经是最后一天,于是我急急地出发了。

说是急,其实也不是很急,毕竟我是在分馆预约的,坐地铁十几分钟就到了。区图书馆其实并不大,门口放着一块「为人民服务」的巨石,真是对味了。我能感受到这座图书馆应该建成很多年了,馆内的许多地方都透露出年代感。

询问了一番之后,我终于找到了取书的楼层。我是在微信上办的电子卡,但那老旧的机器却只能刷实体卡,于是我还是回到了前台。工作人员似乎也很惊奇,也不太清楚该如何操作。难道我是第一个「从国家图书馆运输到区图书馆然后来借书」的人?不过人工系统倒是有应该具备的兼容性,我报出卡号之后之后还是顺利地把书借出来了。

信息化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。像我这次遇到的情况,但这却不能怪机器的设计人员。在刷 IC 卡的时代,谁能想到未来会出现通过二维码来识别的电子卡呢? 历史的负担在这样徐行的机构里变成了一种冲突 :现在是 21 世纪最令人激动的年代,计算机技术得到前所未有地发展。而我,和其他来借书的居民们,面对的是一台承载了上世代设计风格、甚至早在移动互联网之前诞生的机器。笨重,缓慢,粗糙,但恪尽职守。现实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比如一些银行、政府使用的编程语言已经古老到难以维护,于是就让原始的代码运行了几十年。如果有兴趣,可以了解一下 COBOL 语言,这是赛博活化石。

技术在发展,系统在升级,而这台机器却留在了那个时代。不是开发者没有前瞻性, 技术不能超越技术的时代。

过去的人真笨,过去的人真难。

刘慈欣《地火》

或许,我们总是笨笨的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,我们不会知道未来的事情会怎么样。我们现在做的东西也会在未来变成废物,或早或晚。而我的就更不用说了,即使放在现在也和废物区别不大。甚至都不用到未来,几个月以前的作品我就有点看不下去了。嘛,不过也好。发现过去的自己有多么傻逼,证明我有在成长,至少是在观念上得到了进步。 越傻逼,越成长。永远傻逼,永远成长……

言归正传吧。持续更新,跟上时代是很重要的——但机器终究是没有换。这不是一个设计问题了。因素很多,但坚挺着的机器是不会知道的。

对了,借的书是一本柯特·科本的传记。

裙子、自行车与机械安全

这周最幽默的事情,可能是我骑车的时候裙子被车轴卷上了。

嗯,故事讲完了。

不过有点太敷衍了,我还是再描述一下吧。周六的时候我穿着裙子去看 live,于是就骑了自行车。之前试过几次都没有出问题,所以我甚至没有意识到可能会被旋转的轮轴卷进去。等到我下车的时候,我才发现裙子卡在车轴里了。然后折腾了半天终于拔了出来,好像是线头导致的。

虽说我感觉应该不太可能——不是被车轮卷住说不定还是挺幸运的,至少我没有因为突然失去动力而摔到地上。上课学了「机械」的概念,机械原来不仅仅是我原来以为的车床起重机那些,自行车也可以算机械。所以这大概也算是机械安全了?

太宽松的衣物和长发,都是不能靠近旋转机械的。被机械卷入的惨案已经很多,后果是都知道了。这次的确是我没意识到,然后那天我坐扶梯的时候确实提了裙子。好玩是好玩了,但是还真挺不方便的。吃一堑长一智——或许吧,下次是要更注意一些。

生成还是构建,这是一个问题

半燃前面会有一份索引。但这个索引其实是我手敲出来的——我知道,我知道,这太蠢了。但是手打一份其实也并没有多耗时,与其费劲去生成,不如自己半分钟写一份好了。

当然,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技术太差。不过我这周终于想起来写一个生成脚本,而当我最终写好 JS 脚本的时候,我没搞清楚如何让 JS 修改完 DOM 之后再渲染网页,于是每次进入页面的时候总是要经过一个短暂的闪烁——但这真的很影响体验。我确实研究了很久,但是目前还没有解决问题。

而我之后在发呆的时候想到,我或许不应该用 JS 来生成。为了那些在按键机和 Kindle 上浏览的用户,为了那些不愿意,或者不能启用 JavaScript 的用户, 如果一个功能不用 JS 就能实现,那么就不要用。 况且我文字为主的网页其实没有太多用 JS 的道理,图片对齐的脚本实在是无奈之举,而我也考虑了 CSS,即使不用 JS 也能显示一个比较美观的样式。

所以我或许应该做一个 预处理 的程序?例如在推送之前先修改之类的,我还要再研究一下。不过这次我确实意识到了如何才能提供一份更简单稳定的体验。我应该构建,而不是生成。

我刚发现原来网页的斜体是假的

我在反思我上一篇里用的斜体中文。我其实是想强调那两个词语是两门课程,西文里是用斜体表示的,但我却不应该用斜体的中文。这不符合中文的习惯,而且字体也不支持这样的折腾。

所以浏览器会用一种「矩阵变换」的方式来模拟斜体:在渲染的时候直接乘上一个错切矩阵,把整个字体「掰」过来。这种做法是为了让不支持斜体的字体也能变成看上去倾斜的样子,尽管看上去可能很丑,但毕竟是斜过来了。

于是我把这个属性禁用了,然后我发现我的英文字体也板正地扳不过来了。奇怪,我明明是加载了斜体的。经过一番排查过后我才发现,原来我加载的斜体一直没有干活。这里显示的斜体原来一直都是假的,而我竟然也一直没发现,可能是斜体用的实在不多。于是我把这个 Bug 修好了,这样子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 Italic 了。

所以课程名究竟应该怎么表示呢?我觉得或许引号就挺合适的。我重读了 GB/T 15834—2011.标点符号用法 ,引号可以起「强调」的作用。那么我们就不用再他山求石了。我们不用斜体。

然后我发现加粗好像也有问题,顺便修了。

图像

这是一个新栏目,分享点奇奇怪怪的图片吧。

一个招牌上写着“新世纪便利超市”的商店的照片
一张关于学校里显示课表的屏幕上弹出了windows的激活通知的照片
一张我摆金属礼的照片

这就是 2024 年 3 月 4 日至 3 月 10 日、今年第 10 周、学期第 2 周的周报了。两周其实是……半个月吧。明明感觉昨天刚刚开学,就已经这么快了呀。在急性子的未来到来之前,在摇摆的大卫·鲍伊的音乐里,在沉寂的光标闪烁之时——下周见!